謝謝台大LUCC團隊找我來畫圖,第一次幫別人的文章畫插畫,可以用不同視角看同一件事,真的很有趣,筆者的內容也寫得很棒,或許我們都一樣,用自己的力量在對這社會產生一點影響力。
校長說錯了嗎?
文/葉淑婷 圖/咚東
這幾個月,「反黑箱課綱微調」的爭議不斷在高中老師與學生間延燒,身為一個理工科大學生,無論是這次默默被上下其手的語文與社會的課綱內容,還是站得住「合法」的腳卻扛不住「正義」招牌的程序制度,在該議題我屬於被領導者;即使如此,我仍然認定這議題很重要,所以我持續關注。但我得承認,或許是已從高中畢業多年,也非第一線教育人員,對於這議題我始終少了那麼一點急迫、沒有「非常」切身相關的感覺。
直到6/4 武陵高中林清波校長在朝會上的一席公開談話,身為一位武陵校友,我第一次感受到這議題的切身相關。
校長說錯了嗎?他或許正是點破台灣教育「國王新衣」的小男孩。
校長說:「學校是教育場域,假如你要參與社會運動,請你到校外去,你假如要參加社會運動,我告訴你,你就不要那麼認真,不用那麼用功。」
校長的這句話點出了台灣教育過往對於「好學生」的狹隘定義。言詞中透露,所謂的好學生,是在「學校」這個場域,從事「認真、用功於自己課業」的這個活動。在學校這個場域不要談社會運動、不要談政治,因為這會干擾你追求學業上的成就,也會帶壞風氣;要談社會運動和政治議題請到學校外,而談論這個與追求學業成就無關。
但台大四年的教育告訴我,「學校」這個場域,不該只是學習課業知識(或追求成績)的地方,因為追求知識是為了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除了大部份理學院研究是用來解決自然問題;其他學科,從工程、法商、到醫學院、農學院等,大多是為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。
一個人要用工程的專業、法學的角度或醫學的知識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,除了必須瞭解人與社會,更重要的是具備同理心。
因為一個人唯有具備同理心,才會有動機用專業去從事追求個人利益以外的貢獻;具備同理心才能真正地看見問題,不在知識或階層的傲慢中理解世界;具備同理心會促使自己,不能只是看著別人在麻煩堆,嘴巴喊熱手腳卻冷漠,因為唯有做出行動,才能解決問題。
所以我說,每個想讓人與社會變得更好的運動都是社會運動,所有想讓公眾事務變得更好的議題都是政治議題,因為「政治」含義本是「公眾的事」,而當你用自己的專業、才華去從事社會運動、政治議題時,你也在訓練自己的同理心。
該是時候要用專業、同理心重新詮釋從事台灣的社會、政治運動;也該是時候改變台灣教育對於「好學生」的狹隘定義。因為一個只安分追求學業成績、缺乏思考人與社會議題的學生,或許自己可以活得很好,但無法對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,也侷限了思考自己生命更多可能性的機會。
說到生命的可能性,校長是這麼定義生命的本質。
校長說:「可是未來走下去,你要考上什麼樣的學校,考上怎樣的科系,怎樣繼續你未來人生的學習的追尋,那才是更重要的生命本質。」
好吧…或許和我不大一樣。
但校長說錯了嗎?我說,校長說得對極了,他正是赤裸台灣教育不堪面目的小男孩。校長不但點出了台灣教育一直以來不希望孩子觸碰政治,也點出了台灣社會對於成績追求的狹隘,就連要從事社會運動,或許你頂著台清交成政的光環會比較能得到媒體的喜愛。
謝謝校長讓我們了解更大的教育、社會議題,我們甚至還沒討論黑箱課綱呢…
http://weiting8825.tumblr.com/post/121033177188